Google Satellite Tour World

Google是个神奇的家伙,GoogleEarth让我看到了世界真的很奇妙,这个GoogleEarth Encyclopedia记载我所Tour的地方!

2005-11-04

世界十大机场卫星鸟瞰图

网上搜到的“世界十大机场”,但并不是国际权威机构公布的统计排名,再者近两年来,很多国家的国际机场得到翻修,很多数据又提高一个台阶。所以,网上对世界十大机场众多纷纭。此排名似乎更以客运量和繁忙程度为标准,仅此参考。
在GoogleEarth没有找到德国法兰克福国际机场(排第八位),发现的话,请告知更新。另外,对其他著名的国际机场也请提供介绍。

1、美国芝加哥奥黑尔国际机场: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飞机场,距离芝加哥市27公里,总共有6个跑道,并且有高速公路穿梭其中,美国所有的航空公司在这都有自己的登机口,在这里,平均不到3分钟就有一班航班起降,这里也是全球第五大航空公司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总部之一。

2、美国亚特兰大哈兹菲德国际机场:距离亚特兰大市19公里,这是世界上登机口最多的机场,共有6个航站楼,拥有将近100个近机位,这里是全球飞机数量最多的航空公司美国达美航空公司的总部。

3、美国纽约约翰·肯尼迪国际机场:距离纽约市27公里,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机场,她由美国达美航空公司、美国西北航空公司、美国航空公司、美国大陆航空公司、美国环球航空公司五大航空公司、英国航空公司及其他国际航空公司的一共7个候机厅组成。每个候机厅都比北京首都机场候机厅大,各候机厅之间有公路相连,形成一个长达八公里的环。他是全球第9大航空公司美国西北航空公司和美国大陆航空公司的总部。

4、英国伦敦希斯罗国际机场:距伦敦市中心20公里,是整个欧洲空中交通的中心,同时他也是世界第一大航空公司英国航空公司的总部,另外,英国米特兰航空公司,英国不列颠航空公司,英国AIR 2000航空公司的总部也在这里。

5、日本东京成田国际机场:距离东京市区68公里,是世界上离城市最远的大机场,是整个亚洲的航空枢纽,也是日本航空和全日空的总部所在地。(新建)

6、法国巴黎查尔斯·戴高乐国际机场:距离巴黎市23公里,戴高乐国际机场在设计上是一个创举,把停机坪安排在一个圆圈内,沿圆的外环建了个庞大的环形候机厅,分为24个小厅供不同航空公司使用。所以整个机场从外边看起来是个大圆盘,加油和维修装置都设在圆心。这种设计占地小,充分利用空间,而且旅客不怕找错机厅,绕着走就行了,十分方便,为后来的许多机场所效法,同时他是全球第2大航空公司法国航空公司的总部。

7、美国洛杉矶国际机场:距离洛杉矶市20公里,他是太平洋上的航空枢纽,平均不到2分钟就有一班航班起降的频率使得他成为了世界上第二繁忙的机场。他也是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总部之一,另外,全球第5大航空公司美国航空公司的总部也坐落在此!

9、中国香港赤邋角国际机场:香港国际机场自1990年开始筹划兴建,1998年7月正式投入运作,前后只花了8年时间。香港国际机场造价达200亿美元,总面积1248公顷,建造机场混凝土用了100万立方米、钢筋10万吨。外貌呈丫型的国际机场客运大楼不但是全球最大的单一机场客运大楼,更是世界上最大的室内公众场所。客运大楼为“智能式”环保设计,尽量善用能源。大楼楼顶是拱形设计,具有高度隔热效能。屋顶的天窗和反射器引入自然光,减少使用人工照明。旅客到达机场后,即可顺着一个方向登上飞机,其间不需左转右转,以防走失。在从客运大楼到登机的过程中,旅客一直可欣赏风景。客运大楼的天花板由139个组件组合而成,以备需要时随时改组、扩建。客运大楼占地51万平方米,有五个购物中心,其贵宾候机室是全球最大的。香港民航处预计的数字显示,香港国际机场航空客货运量2000年同创历史新纪录。全年货运量达220万吨,继续超过日本东京成田机场,可望居全球之冠;客运量为3200万人次,居亚太区第一位,全球排名第五,居于伦敦、巴黎、法兰克福及阿姆斯特丹国际机场之后。目前,香港连接全球的航点多达130个,航空公司数目达65家,2004年全年升降班次达到18万架次。

10、荷兰阿姆斯特丹斯西霍普国际机场:距离阿姆斯特丹15公里,是世界上距离市中心第2近的大型国际机场,是荷兰皇家航空公司的所在地。

2005-10-31

提奥提华坎文明(Teotihuacán)-Mexico

提奥提华坎(纳瓦特语:Teotihuacán)是一个曾经存在于今日墨西哥境内的古代印地安文明,大致上起始于西元前200年,并且在750年时灭亡。“提奥提华坎”除了是一个古文明与该古文明在今日墨西哥谷旁所建立的建筑遗迹之名外,此词也是遗迹所在的提奥提华坎行政区之命名由来,是墨西哥州(Estado de México,墨西哥的一个一级行政区)底下122个次级行政区(Municipios)之一。

历史
提奥提华坎文明起始于西元前200年左右,是个在奥尔梅克(Olmec)文明灭亡之后才诞生,约与马雅文明同期的古印地安文明。然而,不似其它古印地安文明般在谱系上的脉络比较分明,关于提奥提华坎人的起源,迄今为止仍然是尚未厘清的谜题,也没有任何人能证实该文明曾拥有文字并且留下资料记载。今日我们之所以知悉这文明的存在,除了是因为他们遗留下了巨大的遗迹可供分析证明外,一些与他们同时期的其他周边文明在典籍或绘画中提到关于提奥提华坎人的事情,也是另一个参考的关键。提奥提华坎人并不用这个名字称呼他们自己,这名字是该文明灭亡后,接著存在于此地区的后继文明托特克(Toltecs)以他们所使用的纳瓦特语(Nahuatl,一种墨西哥中部的印地安原住民语言)用来称呼前人,意指“众神造人之地”。虽然在托特克人乃至于更后期的阿兹特克时代,该古文明早已消逝无影踪,但他们仍然视提奥提华坎人曾居住过的古代城市作为圣地,也因此会有这样的称呼。
提奥提华坎人在西元前200年时出现在墨西哥中部地区,并且在西元元年到150年间,建造了一个人口约为5万的城市,堪称是整个美洲地区最早存在的城市等级之聚落。在这段期间,他们建立了一个以南北向的“亡者之路”(提奥提华坎遗迹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初级规模城市,建筑物主要以金字塔庙宇为主,之后城市逐渐成长各种平民使用的建筑物也建筑完成,整个城市与文明的发展在450年时达到高峰,根据遗迹的规模估计,当时提奥提华戛纳的人口可能在12万5千到20万人之间,拥有巨大的建筑、精致的壁画等文化成就,但却在650年至750年之间因为不知名的原因没落,最后消失无踪。
根据提奥提华坎人遗留下的艺术创作判断,他们崇拜一名为特拉洛克(Tlaloc)的神明,是提奥提华坎的守护神。祂有两种不同的形象,其中男性版的特拉洛克是掌管降雨的神明,而女性版的则为掌管河湖的水神。在提奥提华坎人的绘画中可以看到许多叼著滴血心脏的神兽,因此考古学家研判该文明与其他墨西哥古文明同样,有拿活人祭献的习俗,用这方法来祭祀安抚掌管大地的神明。

Pirámide de la Luna / Pyramid of the Moon.Teotihuacan, Estado de México, México

遗迹
提奥提华坎遗迹位于今日墨西哥市东北方约50公里处,位于一个紧临墨西哥谷的小型谷地中央,它的中央有一个南北向的轴心称为“亡者之路”(纳瓦特语:Micaohtli),是一个实际上比较像是长方形广场的宽广大道。之所以这条大道被称为“亡者之路”,是因为西班牙人来到此地时,看到成群的金字塔。西班牙人由于古埃及的金字塔的缘故,认为所有金字塔都是陵墓,于是把这条金字塔群中的大道如此命名。事实上印第安人的金字塔不是陵墓,而是祭祀用的。
大道的北端是月亮金字塔(西班牙文:Pirámide de la Luna),中段的东侧则有一座古代墨西哥最高大的建筑,称为太阳金字塔(Pirámide del Sol),这两座金字塔的造型类似,都是采用阶梯状的梯型叠成、正前方设置有非常陡峭的走道,其中月亮金字塔长宽分别为170米、150米,太阳金字塔的基座则为225米乘以222米,接近正方形,全高63米。太阳与月亮金字塔的塔顶在古代可能还有神庙状的建筑,但因为年代久远早已消失,只剩下一个略呈圆顶状的小丘。月亮金字塔比太阳金字塔矮一些,但由于月亮金字塔所在地势高,这两座主要金字塔的塔顶是水平的。
除了两座大型金字塔外,整个遗迹群还包含了位在太阳金字塔对面的羽蛇神(Quetzalcóatl)神庙,与一些围绕在大道周围的迷你金字塔与半地下半地上的建筑物地基。整个提奥提华坎遗迹的占地约30万平方公里,由于早在西班牙人登陆墨西哥之前,该地就已经无人居住呈现荒芜状态,因此当西班牙人征服墨西哥各民族,大肆破坏印地安原住民的建筑物建立自己的殖民地文化时,提奥提华坎反而躲过一劫安然存在到今日,而成为今日古代墨西哥文明非常重要的一个象征物,并受到各方高度重视。今天,提奥提华坎遗迹已经是墨西哥境内最受欢迎的观光点之一。


位于墨西哥城东北郊的提奥提华坎遗迹是现存规模最巨大的古印地安文明遗迹。
图中是由月亮金字塔顶端往太阳金字塔与死者大道方向拍摄
Pirámide del Sol/Pyramid of the Sun, Teotihuacan, Mexico

2005-10-30

Antelope Canyon(羚羊谷-美国)

位于Arizona和Utah的边界,美国亚历桑那州北部小镇Page附近有两个缝隙峡谷(Slot Canyon):上羚羊谷(Upper Antelope)和下羚羊谷(Lower Antelope)。羚羊谷的形成也是侵蚀作用的结果----流水的侵蚀,更是时间岁月的侵蚀。流水深入到地面下长年累月在沙土石壁上冲刷流过,形成石壁一道道的纹路,同时也造成了峡谷底部宽大,顶部窄小的景象。如今的雨水和洪流仍然在对羚羊谷产生着这种作用。缝隙峡谷是一种特殊地貌现象,峡谷位于地表下面,下完暴雨后地表的沙子和水经过峡谷流出,长时间的过程造就了峡谷内的特殊现象。峡谷高度一般在十多米左右,底部宽度从最宽的五米到半米不到。